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中,中国跳水队以绝对优势包揽全部13枚金牌,创造了世锦赛历史上的最佳战绩,这支被誉为“梦之队”的队伍,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观众,再次证明了其在跳水领域的统治地位。
全红婵、陈芋汐双星闪耀,女子10米台再现“水花消失术”
女子10米台决赛中,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巅峰对决成为全场焦点,两位小将均以高难度动作和稳定发挥惊艳全场,最终全红婵以微弱优势夺冠,陈芋汐获得银牌,比赛中,全红婵在第三跳的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中,7名裁判打出满分10分,现场观众惊呼“水花消失术”再现,陈芋汐则在最后一跳的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中顶住压力,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收获高分。
“今天的状态比预想中更好,每一跳都尽力做到最好。”赛后全红婵表示,“和陈芋汐一起比赛很开心,我们互相激励,共同进步。”陈芋汐则坦言:“虽然有些小遗憾,但能站上领奖台已经很满足,接下来会继续挑战更高难度。”
男子3米板王宗源卫冕成功,老将谢思埸复出摘铜
男子3米板决赛中,王宗源以总分586.20分成功卫冕,英国名将拉夫尔以微弱差距获得银牌,值得一提的是,复出不久的老将谢思埸凭借丰富经验摘得铜牌,为中国队再添一枚奖牌,比赛中,王宗源在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动作中表现出色,单跳得分过百,奠定胜局。
“这个周期比东京奥运会时更艰难,对手实力更强,自己也需要突破瓶颈。”王宗源赛后表示,谢思埸则动情地说:“能重新站上世锦赛领奖台像做梦一样,感谢团队没有放弃我。”
混合团体赛创新阵容,中国队险胜英国队夺冠
本届新增的混合团体赛成为最大看点之一,中国队派出张家齐/练俊杰的新组合参赛,两人在3米板和10米台四个动作中发挥稳定,最终以5.3分的优势力压英国队夺冠,比赛中,练俊杰在最后一跳的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顶住压力,获得98.05的高分,成为逆转关键。
“混合项目更考验默契,我们赛前加练了双人同步。”张家齐赛后透露,英国队教练接受采访时感叹:“中国选手的心理素质令人难以置信,关键时刻总能超水平发挥。”
新人辈出,巴黎周期梯队建设成效显著
本届赛事中,中国队多位新人表现亮眼,15岁的李亚杰在女子1米板预赛跳出全场最高难度动作,17岁的朱子锋在男子10米台收获个人首枚世锦赛银牌,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表示:“年轻队员通过大赛积累了宝贵经验,巴黎奥运周期的梯队建设初见成效。”
技术分析显示,中国队在动作难度系数上已领先各国,女子跳台平均难度达16.2,比主要对手高出0.8;男子跳板前沿技术动作如5156B、109C的成功率保持在85%以上,俄罗斯队教练评价:“中国队的训练体系独树一帜,从基本功到心理训练都值得学习。”
科技助力训练,AI系统成幕后功臣
据悉,中国队赛前启用了新一代“智能跳水辅助系统”,该系统通过三维动作捕捉和AI算法,可实时分析运动员的起跳角度、翻转速度等20余项参数,全红婵透露:“系统能精确指出空中姿态的微小偏差,帮助我在207C动作中改进了0.3秒的转体时机。”
场馆设施方面,组委会特别采用新型气泡发生装置,使水面波动减少40%,英国运动员戴利表示:b体育“这样的水质条件让运动员更能专注技术发挥。”
国际泳联主席:中国推动跳水运动全球化
国际泳联主席侯赛因·阿尔-穆萨拉姆在闭幕式上特别称赞:“中国跳水队不仅成绩卓越,更通过‘跳水进校园’等公益活动推广这项运动。”数据显示,过去五年全球注册跳水运动员增长23%,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新建跳水池数量翻番。
本次赛事期间,中国跳水协会还与多国签署合作协议,将派遣教练员赴巴西、埃及等国家指导训练,周继红表示:“我们愿意分享训练经验,促进跳水运动的整体发展。”
展望巴黎奥运,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成绩辉煌,教练组仍保持清醒,技术顾问于芬指出:“男子跳台109C动作的稳定性还需提升,女板选手的入水效果与巅峰时期相比仍有差距。”据悉,队伍回国后将立即展开针对性训练,重点突破转体类动作的连贯性。
国际跳水界普遍认为,随着各国加大投入,巴黎奥运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,澳大利亚队主教练预测:“未来两年可能出现难度系数突破4.0的新动作,奖牌争夺可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。”
夜幕下,中国跳水队乘坐航班返回北京,机场的欢迎人群中,有白发苍苍的老教练,也有举着海报的孩童,这支王者之师用金牌书写历史的同时,也在无数年轻人心中播下了跳水的种子,正如周继红所说:“每一代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使命,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跳水的优势持续三十年、五十年,甚至更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