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年度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·基普乔盖以2小时06分30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赛会纪录,中国选手张亮以2小时11分45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,展现了本土选手的强劲实力,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选手耶什内·贝克勒以2小时22分18秒摘得桂冠,中国选手李丹紧随其后,获得亚军。
本届赛事路线延续了经典的城市地标穿越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赛道设计充分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,吸引了大量市民沿途观赛,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赛事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志愿者服务及环保措施等方面均做了周密安排,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。
精英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基普乔盖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,半程过后便甩开大部队,独自领跑,尽管后半程遭遇大风天气,他仍保持稳定配速,最终以破纪录的成绩冲线,赛后采访中,基普乔盖表示:“北京的氛围非常棒,赛道也很适合创造好成绩,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刷新纪录。”
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,贝克勒在最后5公里发力,超越了一直领先的肯尼亚选手切鲁伊约特,以微弱优势夺冠,中国选手李丹虽未能登顶,但2小时23分50秒的成绩仍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,为中国马拉松注入了新的希望。
本土选手突破自我
除了专业运动员的精彩表现b体育官网,大众跑者同样成为赛场亮点,今年赛事增设了“破三计划”,鼓励业余选手挑战3小时完赛目标,超过500名跑者成功达成这一成就,其中不乏年过五旬的资深跑友,来自上海的教师王建国表示:“训练了两年,今天终于跑进3小时,感觉一切努力都值得。”
赛事还特别设置了“环保跑者”奖项,鼓励选手在比赛中减少资源浪费,据统计,本届马拉松的垃圾分类回收率超过90%,较往年大幅提升。
赛事保障全面升级
为确保选手安全,组委会在赛道沿线布置了20个医疗站、50辆救护车及数百名医护人员,并首次启用AI智能监测系统,实时追踪选手身体状况,比赛期间,共有30余名跑者因体力不支接受治疗,均无大碍,志愿者团队的表现也广受好评,从补给分发到路线指引,他们的专业服务为赛事增添了温暖色彩。
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国际马拉松不仅带动了体育消费,还促进了周边旅游业发展,赛事期间,北京市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25%,餐饮、交通等行业收入明显提升,多家运动品牌借助赛事热度推出限量款跑鞋,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活力。
未来展望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闭幕式上表示,未来将继续优化赛事组织,推动马拉松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,同时加大对青少年长跑项目的投入,培养更多后备人才,2025年赛事将首次增设轮椅组别,进一步体现包容性与多元化。
随着夕阳西下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选手们的汗水与坚持,观众的热情与鼓励,共同编织了这场属于奔跑者的节日,明年的赛道,期待再见b体育!